李昂是唐穆宗李恒的儿子,也是唐敬宗李湛不同母亲所生的弟弟。
要是敬宗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,那他肯定是当不上皇帝的。他本来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个王爷,舒舒服服过一辈子,可没想到命运硬是把他拽到了前台,让他站在了风口浪尖!
公元826年腊月初八,太监刘克明一伙人把只当了两年皇帝的李湛给杀了,然后假传圣旨,让宪宗的儿子、绛王李悟临时来管国家大事。
刘克明虽然是敬宗的亲信,但他手里没兵权,而且杀敬宗只是一时冲动,没想得太周全。他急急忙忙地推宪宗的儿子李悟出来管国家大事,还没跟宫里其他几个有权势的太监打招呼。
他这么做,立马惹毛了四位大太监头头,就是枢密使王守澄、杨承和,还有神策军里的中尉魏从简、梁守谦,他们气得不行。
他们靠着掌握的军队力量,命令神策军和飞龙卫进宫平定叛乱,把包括刘克明在内的二十八个参与杀害敬宗的人全部杀掉,就连无辜的绛王李悟也惨遭不幸。
这下,王守澄他们变成了建立国家的大功臣。他们和翰林学士韦处厚商量后,决定把穆宗的儿子、敬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江王李昂接进宫里,让他当上了大唐的第十五位皇帝。
李昂比他的哥哥敬宗李湛小了四个月,那时候他才十八岁。一登上皇位,他的命运就和大唐绑在了一起,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。
文宗虽然年纪尚轻,但为人处世却很老练,不像敬宗那样浮躁好动。他平时除了忙于朝廷大事,就是埋头读书学习。
书看多了心里主意就多!他琢磨着要改掉穆宗和敬宗两位皇帝铺张浪费的坏习惯,当个有作为的国君!
所以,他一当上皇帝,就在裴度和韦处厚这两位有名的宰相帮助下,动手改了前朝留下的好多不好的政策。
比如说,他把老百姓特别痛恨的五坊里养鹰养狗的人都给解散了,让三千多名宫女回了家,还裁掉了一千两百多个多余的官员,把宫里占用的农田也都还给了老百姓。
比如说,他改掉了敬宗那种经常迟到早退、不去上朝的坏习惯,每逢单数日子,他都会到延英殿和宰相们一起商量国家大事,往往要聊上好一阵子才结束。
这些改进办法和努力工作,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名声,朝廷和民间都很高兴,觉得安稳的日子就要来了!
好像老天爷也想看看文宗的治国本事咋样,没多久,河朔那边就闹起了一场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风波!
宝历二年,也就是826年的三月,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去世了,他儿子李同捷没经过允许就接手了军队的事情,还花大钱去收买周围的藩镇,希望他们能支持自己。
横海地区管着沧州、景州、德州和棣州这四个地方。它原先是卢龙的一部分,后来在德宗时期被单独划了出来。这个地方对朝廷很重要,用来平衡河朔那三个镇子的势力,历来的节度使都得听朝廷的。所以,对于李同捷自己说了算,擅自接管军政大权这事儿,敬宗皇帝一直没点头答应。
文宗当了皇帝后,李同捷心想这位新皇上或许会格外开恩给他好处,所以在太和元年(827年)二月,他就打发自己的两个弟弟,李同志和李同巽,到朝廷去求情说项。
不过,这种事一方面有宰相严格把关,另一方面就连爱玩的敬宗皇帝都能看清楚,那有心干一番事业的文宗皇帝自然更加明智。所以,朝廷很快就下了命令,确定了横海节度使的人选。
让忠诚且经验丰富的老将乌重胤,他原本是天平军节度使,管辖着山东荷泽那边,去当横海节度使。而李同捷呢,则被调去做了兖海节度使,管理山东兖州和江苏连云港那片地方。
为了让邻近的藩镇不跟李同捷一起违抗命令,朝廷特地提拔了魏博节度使史宪诚,给了他宰相级别的待遇,叫做同平章事;同时也给卢龙节度使李载义、平卢节度使康志睦、成德节度使王庭凑都加了检校官的头衔。
李同捷一看求人帮忙没戏了,就开始不顾脸面地胡闹起来。
七月,他借口军府将士不肯放他走,坚决不接受朝廷的命令,直接跟朝廷对着干。
朝廷对这起叛乱毫不手软,迅速行动起来,调集了横海周边的几位节度使,包括武宁的王智兴、天平的乌重胤、平卢的康志睦、魏博的史宪诚、卢龙的李载义、义成的李听和义武的张璠,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兵马去攻打李同捷。
七路兵马表面上浩浩荡荡,把横海围得水泄不通,但实际上各怀心思,没几个是真心想打硬仗的。
魏博的头头史宪诚跟李同捷的老爸李全略是亲戚,李同捷刚开始造反时,史宪诚还给他送粮食草料帮忙。不过,后来听了宰相韦处厚的提醒,史宪诚就不再跟李同捷来往了。
王庭凑这家伙,原本是通过杀掉上司自己上位,硬是用武力让朝廷承认了他的节度使地位,他对朝廷一直就不怎么忠心。他非但不帮忙攻打李同捷,还老爱在背后偷偷摸摸搞鬼,到后来,干脆直接起兵和朝廷对着干了。
只有武宁节度使王智兴、卢龙节度使李载义和横海节度使乌重胤三个人态度还算乐观。
武宁军驻扎在江苏徐州,他们是外来的部队,心里有想法但实力跟不上。
李载义是卢龙军的将领,他是太宗皇帝儿子李承乾的后代,正宗的皇族血脉。而乌重胤呢,他老是冲锋在前平定叛乱,对朝廷那叫一个忠心耿耿。
所以,打败李同捷的重要任务,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交到了李和乌两个人的手里。
十月,乌重胤从南边攻打横海,多次把李同捷打得落花流水,李同捷完全招架不住。可惜啊,乌重胤当时已经快七十岁了,在战场上奔波劳累,结果得了重病,一个月后就在军队里去世了。
皇帝没办法,只好赶紧换人,火速让保义军(就是河南三门峡、陕西潼关那块地方)的头儿李寰来代替乌重胤当统帅。
李寰是以前横海军的将领,在长庆二年(也就是822年),他和另一位将军傅良弼一起带着军队守卫博野,顶住了卢龙和成德两个藩镇的攻打。因为立了大功,他被朝廷看重,后来一步步升为了节度使。
没想到官位一高,李寰整个人都变了样,以前那种不怕强敌、勇往直前的勇气早就没了,现在眼里只有好处。他一上任就带着兵马按兵不动,整天就知道找朝廷要粮要钱。这么过了大半年,啥地方也没攻下,一点功劳都没有。
文宗一气之下,把他调到了陕甘交界处的夏绥当节度使,还把他的老战友、原先的夏绥节度使傅良弼调去了横海。
哎,真是倒霉,傅良弼还没到陕西呢,就在路上因病去世了!
横海战场就像被下了诅咒,谁踏进去谁就会碰上一连串霉运!
无奈之下,文宗只好让左金吾大将军李祐去当横海节度使。
李祐原本是淮西军的一员,到了宪宗时期,他跟着叛变的吴元济跟朝廷作对。后来被名将李愬劝降,在雪夜攻打蔡州那场大战里,他出了大力气,算是朝廷里为数不多还能上战场打仗的将领之一。
南边战场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,北边战场也是状况连连!
史宪诚原本是打算帮助李同捷的,但他儿子史唐一个劲儿地劝他改变主意。后来,史宪诚就让史唐和兵马使齐志绍带着两万五千大军,急急忙忙赶去德州攻打李同捷。
王庭凑因为给李同捷提供了粮草支持,被文宗皇帝革去了所有官职。他一气之下,就撺掇齐志绍去杀掉史氏父子,然后自己当上了节度使。
被贪心利益驱使的齐志绍,带着他的两万兵马,转头直逼魏州城下,那地方就在河北的魏县,是魏博军府的所在地。史宪诚赶紧向朝廷求救,文宗皇帝连忙下令,让驻守在河南郑州和滑县的义成节度使李听,赶紧发兵去帮忙。
在829年,也就是太和三年的时候,战场的形势开始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了。
一月里,李听和史唐联手把齐志绍打败了,齐志绍只好带着剩下的人逃到镇州,去找王庭凑帮忙。
李载义担任的卢龙节度使带着军队,从蓟州那边朝着沧州打过去,一下子就拿下了沧州西边的长芦县,把沧州给围了起来。
二月,横海节度使李祐带着军队打败了李同捷,接着又往德州方向发起了攻击。
没过多久,李载义就拿下了沧州的外围城墙,与此同时,武宁节度使王智兴也打进了棣州(就是现在的山东阳信县南边),还有李祐,他也占领了德州。
横海管辖的四个州已经丢了三个,李同捷眼看撑不住了,只好向李祐投降。李祐收到投降信后,立刻上报给朝廷,并且派大将万洪去驻守沧州。
皇上派了谏议大夫柏耆去前线犒劳军队,可柏耆一心想着立功,竟偷偷带着几百个亲兵闯进了沧州(就是现在的河北沧县)。他找了个借口把万洪给杀了,还抓住了李同捷和他的家人,准备送回京城。柏耆怕路上被王庭凑抢人,干脆在路上就把李同捷给杀了,然后把他的头送到了长安。
沧景之战打了足足三年,各路军队拼尽全力,好不容易才赢得胜利。可没想到,这场胜利的荣誉却被没打过一仗的柏耆给轻易抢走了,李祐知道后,气得生了重病,没多久就去世了。
文宗火冒三丈,立刻把柏耆贬到循州(就是现在的广东惠阳)去当了个小官,心里还是不解气,最后又下令杀了他,总算是给李祐和万洪出了一口冤气!
没过多久,王庭凑借着河东节度使李程的关系,悄悄地向朝廷表示想要归顺,并且还上报说齐志绍已经上吊自杀了。
李载义在这场战斗中表现极为出色,因此被封为了同平章事,得到了和宰相一样的待遇。
史宪诚以前虽然态度不明朗,但好在听了儿子史唐的话,发兵打败了叛变的将领齐志绍,算是立了功,因此被封为侍中,还当上了河中节度使;同时,让义成节度使李听去做了魏博节度使。
朝廷为了表彰史唐的忠诚和勇敢,特地从魏博管辖的六个州里,划出了相州(在河南安阳和河北临漳一带)、卫州(包括河南新乡、鹤壁这些地方)还有澶州(就是河南濮阳西南的澶水县),让史唐去当这三个州的节度使。
没想到刚安稳下来,又出岔子了!
魏博的将领何进滔,因为看不惯史宪诚临走时大肆抢夺军府的钱财,就起兵反叛,干掉了史宪诚。接着,他又带着兵马去攻打正在城外等着接手职位的李听。李听毫无准备,被打得大败,只身一人逃回了滑台(就是河南的滑县,义成军的驻地)。
以前,史宪诚只是个牙将,他趁着乱子,狠心逼死了上司节度使田布,用不光彩的手段爬上了高位。没想到现在,他自己也被手下的人给害了,这真是恶有恶报啊!
现在朝廷没钱了,打不下去了,只好妥协,硬着头皮让何进滔做了魏博节度使,之前划给史唐的那三个州又回到了魏博手里。朝廷也不再追究王庭凑的造反之罪,还让他官复原位了!
沧景地区经过三年战火摧残,到处都是尸骨,房屋大多成了废墟,人口减少了七成多。
皇上让治国高手卫尉卿殷侑去管齐州(山东济南)、德州(山东德州)、沧州(河北沧县)、景州(河北景县)这几个地方,经过他几年的努力,这些地方才慢慢恢复了些元气。
这场战斗唐军的表现虽然不算亮眼,但整个指挥调度挺得当,特别是对李载义和李祐两位大将的部署,对战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力作用。
能变成这样,不光是因为文宗表现还不错,还有老臣裴度在旁边稳着大局。最关键的是,李同捷的捣乱,对朝廷里的任何一方都没啥甜头可捞!
因此,他们先放下了争议,没有出来捣乱,好让大唐那个快要烂掉的官府机器又能动起来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,股票杠杆的平台,线上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